0
Posted on Thursday, August 04, 2011 by 醉·醉·鱼 and labeled under
自从Mary和Neo离开公司以后,和Paul的聊天总是带着那么一点点的悲伤。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,没有过多的过问。但是,隐隐约约,还是感觉到对工作的那种无力。这种感觉传到我的身上,渐渐扩散开去。

常常,我总是拖着自己疲惫的身体走下楼,然后按下电梯按钮,慢悠悠的晃回去。我知道,如果路上有人撞我一下的话,我很有可能就躺下睡去,不再爬起来了。无论窑主如何怎么给我画饼,我还是没有能够接受到她的精髓所在,依旧感觉事情好多,好杂。无论Chris告诉我,"你还没有到瓶颈!你又迷茫了!"但是,我却想说,我累了。无论目标多么的明确,无论志向多么之远大,无论你今天的日程安排得多么之华丽,打断,琐碎,几乎将你废掉。这不是所谓的能者多劳,这不是所谓的团队合作,这不是所谓的高效的communication。。。我所希望看到的团队是每个人都各有所长,且合作起来总是愉快的,大家的沟通的有效的,更为重要的,要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干着那么几件令人兴奋的事情。

没有看到,没有看到,真的没有看到。每每想要去做一件事,总是感觉到无力,低效。想要写一个工具出来,以前用rescue time跟踪,每周还有4个多小时用在eclipse上面。现在呢,一周连notepad++都很少打开。想找人讨论,抬头一望,一个人都没有,憋屈的自己一个人在角落里面抓破头皮,心里就像歇斯底里一样的嘶吼。这个是我想要的么?为啥Endurance没有这样的一种人?

公司Hackathon了,我思量了一下,自己还是算了。就这样,每个月写不到200行代码的人,情何以堪啊~ 看着Camps那么多人去参加hackathon,感觉他们牛人好多,回头一看Endurance,原来的3个manager早就跑得远远的,丢下一副烂摊子给新来的manager,弄得新来的manager时不时说:"我怎么感觉今天没有做啥事呢?我怎么还在这里呢?" 几个有能力的开发也没有去参加Hackathon,到底又是怎么了的?QA还是那样,忙得不亦乐乎,Chris还有着将QA匀点出去的意思。即使前提说道,等Endurance足够smooth,我总觉得这句话不是那么的可信,新的产品,总是会需要人的。一副忙碌却缺乏活力,激情,想法的team。

有人会选择微博去絮絮叨叨,我还是习惯了这样的日记体。牢骚发完了,睡觉去了。哭。。。

--醉醉鱼
1
Posted on Monday, August 01, 2011 by 醉·醉·鱼 and labeled under

小时候,梦想着有那么一个书架,装满许许多多的书。贪婪的我,总会在某个下午泡在书堆里。

0
Posted on Saturday, July 16, 2011 by 醉·醉·鱼 and labeled under

校区安静的路,原由 zhongxiao37 上載。

跑起来不错不错,空气很好,人很少,风景不错,就是没有几个MM。

3
Posted on Sunday, June 19, 2011 by 醉·醉·鱼 and labeled under

flymoth,原由 zhongxiao37 上載。

那群飞蛾扑火。就像爱情,有时候,知道自己会粉身碎骨,依旧扑火;更有时候,从一开始,就不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长跑。

0
Posted on Tuesday, June 07, 2011 by 醉·醉·鱼 and labeled under

说burndown chart之前,还是有几个概念想先理一理。
  1. 其实,我不是QA,只是一个测试人员而已。
  2. 其实,严格来说,我的不是burndown chart,应该是burnup chart。
  3. 其实,我不是想装逼,但是,还是习惯了散装英语了。
公司在运行敏捷模式,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图,就叫燃尽图(burndown chart)。在每个开发周期之前,dev/qa团队都需要对自己的任务进行预估。预估的时候,要考虑到风险的存在和自己团队的能力来预估。每天,每个人在下班之前都需要对自己任务记录时间,这样,就可以通过这个图表来判断你做了多少了,还需要多久能够完成。期间如果发现不够的地方,可以进行及时调整。到产品开发周期完成的时候,自己的任务应该是归零了的。

再看看自己的图吧!
我的确看见自己在log time了,如图中蓝色的线那样。但是作为QA,每个周期总有那么几天没有东西可测,于是你可能看见中途蓝色有一段时间是平的。总体来说,我在log time了。
再来看黄线,表示预估时间。开发周期已经开始了22天以后,QA才开始进行时间的预估。嗯,问题是,太迟了,PM那边完全不知道你到底能够做多少,进度怎么样。此外,自己的预估还不准确,此后还不停调整拨高,最后到达51个小时。(此后为回归测试时间,不考虑入内。)好吧,我总得来说,预估时间和实际时间比率为4:5(39:51)。
最后,再来看看绿线和红线。红线和黄线的起点是一样的。但是这次由于预估得太迟了,导致红线和X轴几乎持平。绿线表示自己还剩下的task有多少。一般,正常来说,红线为斜率为负数的线段,而绿线则围绕红线周围逐渐下降,直到最后归零。

这次,最失败的地方,就是黄线的预估和实际偏差太大了。
  1. 测试用例设计预估时间的时候,忘记了阅读需求时间的预估,此外还有邮件来回讨论等buffer的考虑。
  2. 测试用例执行预估时间的时候,忘记了对测试用例步骤复杂度的考虑。有些用例虽然只有一步,但是可能前面准备就需要很多个步骤,所以每个case花费的时间将近两倍,甚至三倍。此外,报bug的时间,和验证bug的时间,都没有考虑在这里面,仅仅考虑用例设计的时间。
0
Posted on Sunday, May 29, 2011 by 醉·醉·鱼 and labeled under
有些事,现在不做,以后就没有机会了。--《练习曲》

本来是说早点儿写这篇post的,但是前一阵子的网络实在是不给力,导致我连邮箱都打不开,只好悻悻作罢。工作上的事情还是那样,一直很忙,很累。最近才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,还得慢慢学习,折腾一番。

早在过完年的时候,emma就给我说起四川的牛背山,这个号称是"中国最大观景平台"的地方。从照片上面看到的风景的确是很美,美到自己恨不得好好得呆上一阵子,稀里哗啦拍完才回去的。
某一天,emma说,"牛背山,去不?" "去!" "我看你太水了,不行你就不去了!" "谁水了?谁水还不知道呢!" 于是,在手里钱不足的情况下,在充分利用信用卡的情况下,从网上买来装备,借帐篷等等。。。
最后,4月29日下午5点不到,就给窑主说拜拜,踏上去牛背山的路上了。结果,运气不好,我们的大巴在龙泉隧道那边堵着了。直到晚上11点过,我们的大巴才到。折腾一个晚上,本来预计12点到冷碛镇的,结果是凌晨5点到。两眼朦胧的找了客栈,睡了两个小时,就起来了。睡得时候忘记给手机充电了,结果山上就杯具了。这是后话。
第二天早上7点,我就起来了。不是我的床,睡着不是那么踏实。起床,吃饭,出发。其他就不多说了,唯一的印象就是8个小时的爬行,海拔由1500爬到3500。到山顶的时候,太阳已经下去,山上起了雾气。我担心天黑了,帐篷搞不定,就把自己的背包找到,稀里哗啦的扎帐篷了。也是那一次,我感受到了高原反应。当我想像平时一样,背着包突突往上怕的时候,突然发现自己不行了。我不得不停下来,缓了好一阵子,才慢慢挪动自己的步子,一步一步向上爬的。
山上的日子是凄苦的。运气不好,山上两天都是下雨,刮风,我们还在外面扎了帐篷。
最后一天,像难民一样,从山上走了下去。那天,还飘着雪。运气好的是,遇到了越野e族的朋友,将我们送到了冷碛镇。我们就少受许多折磨了。感谢那位师傅。
5月2日晚上12点半,自己回到了成都的家中,洗洗就躺下了。

那一次,我看见了贡嘎雪山,还遇到了越野e族的朋友。
2
Posted on Monday, May 16, 2011 by 醉·醉·鱼 and labeled under ,
从牛背山看贡嘎油菜遥望贡嘎遥望贡嘎遥望贡嘎遥望贡嘎
小花+红色物质神马都是浮云

Flickr 上的相片集 牛背山

2011.5·1
去牛背山暴走+自虐去了,山上打雷,下雨,刮风,下雪,起雾,就是看不见好天气,什么都没有看见。
下次还是要去风景好的,也要带上好相机。D90估计又要等一年去了,唉~